铺路架桥谋幸福 特色产业促增收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蒙阳街道上瓦村地处名山城区西南部,距县城约7公里,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与相邻的律沟村合并后,共有茶园1600余亩,但却多为透水性差的紫色大土,5000元至7000元的亩产值也远低于名山区平均水平。2021年,连带着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低等问题,上瓦村被认定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这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更像是一种鞭策。”这一年,上瓦村以强党建、强产业、强民生为结合点,迈开了奋起直追的步伐。2021年底,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00元,同比增长7%;低收入人口占比为5.5%,与认定为重点帮扶村时相比降低5%,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9万元,较2020年增加4.1万元。

上下同心 畅通幸福生活新路

2021年底,全长5.3公里,有效宽度达5.5米至6米的特色产业大道项目完工,范围涉及蒙阳街道、新店镇、车岭镇等3个镇(街道),其中仅脱贫村就有9个,而排在首位的上瓦村就占到其中约1.5公里。为了这条路,上瓦村村民付出颇多,不仅全部零补偿,而且全程零纠纷。据统计,因特色产业大道项目让出部分院坝、土地、林地的村民超过130户,一些村民甚至还因此拆掉了部分房屋。

上瓦村人的齐心谋发展,也体现在该村7组村民身上。该组原属律沟村,为非贫困村,由于脱贫攻坚期间项目资金多向贫困村倾斜,这里的田间产业道路配套相对滞后。尤其是这里高山坡上的300余亩地,因没有可行车道路覆盖,村民耕作、收获全靠肩挑背扛,村民需负重30分钟才能走到通组公路边。去年9月,得知村里更加明晰的特色产业发展计划后,组长阚安全联同阚作发、阚作辉等村民自发组织、自筹资金、投工投劳。至12月下旬,长400余米、宽1.5米的田间生产便道建成并硬化。路虽不宽,但摩托车能开上去,肯定比过去方便,还利于自主发展附加值更高经济作物。

融合发展 夯实持续增收基础

根据土质、气候等因素,上瓦村拟定发展栀子花产业,并于2022年1月与眉山市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采用“基础配套设施+土地”入股方式,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先期种植面积约200亩。由于项目位于上瓦村1组、2组、3组共有的一处山坡上,小地名为青岗滩,三面环水,可耕作面积至少600亩,涉及村民80余户。旱季时,村民可徒步经河滩地上山耕作,雨季则需要绕行山间小道,至少30分钟才能抵达,生产生活物资进出全靠人力。上瓦村以此次栀子花项目落地为契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拟于今年修建一座长8米、宽4米与通组公路连接的桥。同时,在项目实施中,还将硬化青岗滩山坡上总长800余米、宽3.5米的毛路,为栀子花产业如期落地、顺畅发展提供可靠基础保障。

新的特色产业即将拉开帷幕,上瓦村的藤椒产业以党支部作后盾,也在2021年取得新突破——新发展500余亩,总面积达2500亩。除藤椒、茶叶和栀子花外,上瓦村还有中药材100亩、蔬菜100亩、猕猴桃160亩;拥有藤椒合作社2个,蔬菜、中药材、水果种植合作社3个,肉兔、大麦虫养殖合作社2个,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的日渐壮大,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地就近就业岗位,助推村民持续稳增收。年过五旬的村民向兴富、高成兰仅在去年就守着家门口挣了20000余元。

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规划,上瓦村在改造提升村委会时,还打造了用于展示特色产业大道沿线村落的特色农副产品特色农产品展厅,并在后续发展中采取“抱团式”发展,发挥一二三产融合的平台作用。有了可成为景观的特色产业作支撑,上瓦村下一步将致力在乡村振兴中,实现乡村旅游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和高质量发展,村民们的幸福生活指日可待。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