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县“12345”思路 推动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2023年,荥经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按照“12345”思路,推动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2023年,全县共有脱贫村2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5个、脱贫对象2276户5265人、监测对象132户282人,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5439元、增速16.7%。

一、围绕“一条主线”,确保防贫底线“守得住”

紧紧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抓推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双组长”的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全年召开县委常委会16次、县政府常务会21次、领导小组全体会3次、专题会6次。二是强化责任落实。摆好“书记龙门阵”,收集建议600余条;实施“十百千”工程,“十大民生项目”完成投资5亿元,“百件民生实事”完成89件,“千名干部下基层”为群众办理实事3000余件。三是强化人才培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连续2年组织60余名“新农人”赴省外专题培训,培育四川省手工艺大师4名、能工巧匠6名、省级农业经理人6名。

二、突出“两类群体”,确保致贫风险“防得准”

精准施策做好存量和增量风险化解。一是加强脱贫人口后续帮扶。为2879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救助低保、特困、孤残等困难群体4万人次,发放救助金1706万元。开发乡村公益岗位490个,建成全省首个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服务工作站,实现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2720人。二是开展监测对象管理帮扶。完善风险线索收集闭环机制,常态化、全覆盖开展防返贫集中排查,新增监测对象55户92人,制定帮扶措施206条。

三、强化“三个保障”,确保脱贫成果“固得稳”

多角度多渠道保障脱贫群众和困难群众生活。医疗保障方面。全面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政策,“卫生扶贫救助基金”累计救助4万人次、支出1505万元。教育保障方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9921人情况摸排,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无失学辍学现象。住房保障方面。完成3.2万户农房“回头看”排查及农村自建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开展农村危房改造8户。饮水保障方面。对3个乡镇6个村饮水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新解决近2300人饮水安全问题。

四、落实“四个不摘”,确保衔接基础“筑得牢”

始终保持政策总体稳定。一是脱贫不摘责任。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乡村振兴工作,县乡村振兴局牵头抓衔接工作落实。二是脱贫不摘政策。出台《实施“村院共治、产业共荣、四片共兴”行动的决定》等政策20余项。落实中省市县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925万元,其中县本级资金1950万元,较去年增长8%。三是脱贫不摘帮扶。围绕脱贫村、重点帮扶村等,对85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进行轮换。四是脱贫不摘监管。国省市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完毕。完成所有脱贫户、监测对象、新增低保户和大病自费2万元以上农户全覆盖入户调查。

五、紧扣“五大衔接”,确保乡村振兴“接得好”

坚持脱贫村和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一是紧扣产业衔接。发展茶叶、冷水鱼、竹笋、黄牛和林下经济“4+1”特色产业,建成川藏经济协作藏茶产业园区、鲟鱼生态养殖园区、川西黄牛集散中心和竹笋加工园区。二是紧扣生态衔接。打造茶马古道、现代精致藏茶、天府鱼子酱、高山黄金茶4个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创新农村化粪池、人工湿地池“两池共建”和厕所黑水、生活灰水“两水共治”,创成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入选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县。三是紧扣文化衔接。圆满承办四川省第十四届(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等重大会节,成功创建四川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创成省级文明村镇4个、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省级样板村2个。四是紧扣治理衔接。探索“严道里长”和“乡村邻长”模式,激发党群“共治共管”活力。探索“荥美”乡村服务模式,全县64个村全覆盖成立乡村服务公司,建立300余人乡村物业、保洁、保安三支队伍。五是紧扣增收衔接。推动联农带农,组建茶叶、竹笋、蔬菜、兰花4个产业联盟,形成“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民专合社+农户”发展格局。壮大集体经济,全面消除10万元以下收入村,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418万元,村均总收入38万元,12个乡镇(街道)全部实现培育1个百万村集体经济的目标。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