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区:创新探索“3146”工作法 推广以工代赈工作见实效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名山区坚持把以工代赈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探索建立“3146”工作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向心力和服务力。2021年,全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19个,总投资3399万元,财政投入资金3365万元,共组织458名当地群众参与务工,累计发放劳务报酬近450万元。

一、抓实三级联动,为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提供重要保证。建立完善区镇村三级联动工作体系,统筹抓好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一是区级抓统筹。成立了经区委主要领导同意,区委编办审核的推广以工代赈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项目建设的指导、协调、监督、调度等,制订《名山区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全方位服务。二是部门抓指导。发改部门牵头指导,做好项目清单的动态调整,项目实施进度的定期通报;农业农村、乡村振兴、交通运输、水利等行业部门负责全区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的初筛,做好各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资金争取,指导项目前置要件办理、技术、项目实施、安全、质量等,确保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顺利实施。按月调度项目进度、劳务报酬发放等重要指标,由区委目督室、区政府督查室对于滞后项目督查督办,全力推动项目如期开工、按期完成。三是镇(村)抓落实。强化项目实施乡镇(街道)、村级党组织、村民代表等以工代赈政策宣传。项目实施过程严格按照村民自愿、乡镇(街道)统筹、部门审核、小组审定的联动模式,由镇(村)统筹谋划上报项目和实施项目,确保劳务报酬发放不低于财政资金的10%,力争达到15%的目标。

二、构建一套体系,为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提供有效途径创新制订《名山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实施以工代赈方式项目管理办法》《关于在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中规范群众务工组织有关工作的通知》等6个规范性制度文件,建立了“1+6”政策支撑体系,从实施流程、务工组织、施工方确定、劳务培训、劳务报酬发放等环节对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全流程进行规范,推动全区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一是推动实现项目实施流程化。印发《关于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实施流程》,从项目谋划、项目库建立、项目资金下达、项目实施、资金管理、劳务报酬、公告公示、资料归档8大环节进行规范,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项目实施流程。二是推动实现项目实施模板化。将实施方案编制提纲、行业主管部门审查意见、项目实施方案审批、务工组织方案、施工合同签订等关键内容模板化,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简单化、便捷化。三是推动实现项目实施清单化。坚持“调进和退出”结合,每季度收集新增和调出的项目,经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印发,动态调整项目清单,实现项目管理清单化、规范化。

三、开展四级培训,为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提供重要支撑。一是强化区级培训。建立区、镇、村沟通协调机制,按照“镇村提需求、人社部门统筹”原则,将以工代赈项目培训需求纳入人社部门年度培训计划,委托专业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能培训。2021年,全区已组织开展区级培训3次、600余人次。二是组织岗前培训。采取“培训+上岗”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岗前培训,实现务工群众全覆盖。三是实施以工代训。结合务工群众自身特长和学习能力,施工单位充分利用自有场所、技术骨干等资源,采取要领讲授、现场演示、“手把手”教学、“老带新”等方式,让务工群众边工作边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力争让更多务工群众从普工转变为技工,实现劳务报酬再增长。四是围绕产业开展培训。鼓励项目受益主体,根据项目建成后用工需求,对参与工程建设的农村劳动力和本村村民开展短期产业培训,优先吸纳就业,延伸扩大就业容量,切实激发农村低收入群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群众稳定就业增收。

四、盯紧六大环节,为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提供关键保障。一是项目前期盯“规范”。督促实施主体严格落实“1+6”政策制度,严格按照可研报告(实施方案)批复确定的项目建设方式确定项目施工单位和规范签订施工合同,确保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项目按制度执行、按制度管理。二是务工组织盯“公平”。坚持“群众自愿、镇(村)落实”原则,充分利用公示栏、村组微信群等平台,广泛组织动员农村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优先吸纳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和其他农村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建设,确保此类群体在参与工程建设的劳动力中占比不低于15%。三是劳务报酬盯“真实”。由区级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对务工花名册真实性进行审查和不定期抽查,同时紧盯劳务报酬发放公示,不定期采取电话抽查、走访、查阅银行流水等形式进行抽查,督促劳务报酬必须按月通过银行卡发放,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四是工程质量盯“监督”。建立“村民自发监督、成立村民监督小组、聘请专业监理”三级监督机制,鼓励参与务工的群众和本地受益村民开展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五是项目验收盯“落实”。严格落实项目业主自验、镇级初验和区级行业主管部门验收相结合的三级验收制度,实施区级验“综合评价”,确保项目完成批复建设内容、工程质量达标、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六是推广工作盯“考核”。将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工作纳入年底考核,出台《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考核细则》,考核结果实行“一加分、两挂钩”,在原有的考核结果上实行加分制,将考核结果与全区年终目标绩效考核相挂钩,与下年度项目和资金安排相挂钩,极大提高了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街道)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积极性。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