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县建强“四大体系” 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石棉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以“五防两保”为重要支撑,以建强组织体系、应急体系、服务体系和防返贫监测体系为发力点,努力打造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运转灵活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治理与发展相得益彰,确保“平时植根基层、战时召之能战”,全面提升基层应急处突、维护稳定、服务群众能力保障水平,构建起常态化管理和动态化管理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

一、“上下贯通”建强组织体系。一是精准划分网格,全面下沉干部。整合环保、森防、地灾山洪防治、防返贫监测等网格,以30户左右为基本单元划分基础网格850个,实施“干部下村”“细胞归巢”两项行动,下沉县乡村干部850人包保服务群众,动态调整网格包保力量,经常性开展“组团服务”,应急时下沉“组团作战”。二是组合基础网格,建强网格组织。党组织负责人由党员村组干部担任,整合“1+1+N”(1个网格必须落实1名干部,并整合网格内党员、乡贤、“两代表一委员”、志愿者等多种力量)的“一格多员”治理力量,明确6类网格主体职责,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三是推行“帐篷党建”,筑牢救灾根基。在“9·5”泸定地震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构建“1+6”组织保障体系,根据分区建立“片长-点长-篷长”分级负责制,开展“走访慰问进帐篷、安全保障进帐篷、心理疏导进帐篷”,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安置群众。

二、“末端兜底”建强监测体系。一是建立“六项机制”,首尾衔接形成监测帮扶“闭环”。紧扣“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目标”,建立网格管理、风险发现、快速识别、精准帮扶、风险消除、工作奖惩“六项机制”,形成首尾衔接、环环相扣的监测帮扶“闭环”,坚决避免出现“漏测失帮”等硬伤问题。建立集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住房安全保障等14个大类61条具体措施的石棉县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帮扶政策措施库,发放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报和帮扶政策“明白纸”20000余份。二是定人定岗、定职定责,分层落实监测职责。严格按照省市县监测帮扶管理体系建设,确定县级网格责任人22人,乡级网格责任人36人,村级网格责任人850人,每名村级网格员监测联系不超过30户农户。分级分层开展监测员、网格员培训指导15次,县级监测员风险线索收集推送8273条,乡级监测员核实反馈风险线索8273条,落实资金对村级监测员或网格员给予300元/月监测补助资金。三是坚持集中排查和日常摸排结合,构筑防返贫“铜墙铁壁”。紧盯“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主线,严格按照今年7500元的收入监测标准,结合日常摸排和850个网格员“全覆盖”排查53个行政村(社区)和23668户农户,2023年截至目前精准认定“三类监测对象”10户41人,同步开展产业、就业等帮扶,做到“因户施策、应帮尽帮”。

三、“平战结合”建强应急体系。一是加强思想引领,构建体制机制。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切实增强防风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及时总结各类突发应急防控经验,积极构建平战结合、转换迅速、动员有力的应急处突机制,确保党组织关键时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二是依托划分网格,健全治理体系。搭建以防汛、防灾、防火、防疫、防地震和保安全、保稳定“五防两保”和“防返贫监测”网格化治理架构,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工作体系、一体化应急响应运行体系、应急管理责任体系“5大体系”。三是做好平时服务,战时迅速反应。依托夹干院石棉校区集中培训“五防两保”网格员2400余人次,组织群众开展应急演练800余场次,坚决落实“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要求转移安置群众,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将受地震影响需农房重建的2883户,提前全部纳入拟新增监测对象,建立防返贫监测识别“绿色通道”,按照程序精准识别认定监测对象577户,因户施策、对标补短实施帮扶。

四、“共建共享”建强服务体系。一是夯实村组建制调整改革基础,探索基础治理模式。做好村组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按照便于治理的原则,推进基础网格组合形成村落级网格,探索“村党组织-村落党组织-党员”和“村委会-村落理事会-村民”的双线运行、三级架构治理模式,在党组织领导下推行村民自治、厉行法治、崇尚德治、共建共治。二是健全村级议事决策机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建立村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284个,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为领导的村级议事决策机制,实施村落互助推动,开展移风易俗治理活动856场次。组织“三官一律”开展“送法下乡”活动30余场次。推广“红黑分积分制”,建立健全道德评议机制,规范完善51个村规民约、村落公约。以网格包保力量为主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每月至少走访一遍包保群众或组织召开一次院坝会,落实628万元资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7件。三是抓紧抓实“包保帮”工作,做好震后安置重建服务。采取“一户一台账”“两天一见面”方式,建立包村、包组工作队,全面落实党员干部与过渡安置户“1包10”结对包保全县过渡安置人员4264户15603人。落实包保干部8包责任,包干到底,加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关爱,开展3轮全覆盖督导,确保群众安置得下、过渡得好。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