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全程全身心 全力全意全状态——记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雅安市扶贫开发局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从脱贫攻坚伊始精准识别出9.4万名贫困人口、261个贫困村,到2018年提前两年实现现行标准下所有贫困人口、贫困村全部退出,再到后续两年实现脱贫成果有效巩固提升。八年间,脱贫攻坚中尽锐出战、精细“绣花”的雅安,所得硕果累累。

  其间,作为我市脱贫攻坚综合协调、牵头抓总单位的市扶贫开发局,全过程、全状态投入,直接参与顶层设计、政策研究、组织动员、重点推动、监督考核等各阶段任务,统筹汇聚全市上下、各行各业力量。

  成绩是对此最好的诠释:2014年至2020年,我市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由2540元提升至9908元;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我市连续两年获评“好”和“较好”等级;2020年,我市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省内脱贫攻坚调查;2021年4月,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包括市扶贫开发局在内,我市共有16个单位受到表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市扶贫开发局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已整装出发,再踏新征程。

打通“毛细血管助脱贫奔康

精准帮扶入户谈

  立足全局

  让靶向发力更加精准

  脱贫攻坚开始前,我市农村地区贫困特点呈现“插花式”贫困分布广、中高山区贫困程度深、因病因残致贫群体占比高等特点。尤其是贫困发生率,8.3%的比例占据全省“四大片区”外的9个市(州首位。

  如何战胜挡在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总要求,采取一系列超常举措,成为最有效路径。

  “老板,我之前预订的农资,明天能配送不,地里果树等着追肥呢。”5月6日下午,汉源县前域镇千峰村2组村民郭彪,再次拨通了乡村农资代办点电话,确认了送货时间。“这可比过去到10公里外集镇上买方便太多了。”

  郭彪口中的乡村农资代办点,位于该村千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村里现在有经果林8000多亩,过去由于村民居住较为分散,且离集镇远,各类物资运输多有不便。”千峰村党组织负责人坦言,总计100万元的中央省级扶贫资金,最终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该村在建成该服务中心时,通过同步引入超市、邮政、个体商户进驻,实现了多元化经营和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2020年,市扶贫开发局共争取到中央和省级扶贫资金6.46亿元,居全省“四大片区”外9个市(州第2位。

  这只是市扶贫开发局立足全局,为推动我市脱贫攻坚提供更多有效助力的缩影。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向,分阶段、分重点谋划出台一揽子政策。牵头制定《雅安市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雅安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文件,构筑“3+13+N”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分年度制定《雅安市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和《雅安市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清单》,分季度打响脱贫攻坚“四季战役”。

  ——连续5年编制实施扶贫专项方案,累计实施扶贫项目879个,整合投入扶贫资金119亿元。牵头开展社会扶贫,引入中国扶贫基金会、荷兰农协等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推动“百工技师工程”“国奶扶贫”等诸多项目在我市落地落实;推动完成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识别、精准帮扶大走访、“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脱贫攻坚挂牌督战等各阶段重点工作。

  ——加强业务指导。助力县(区)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先后指导录入2800余万条贫困对象信息,审核校正问题数据100万余条;累计提供政策解答和信息服务40000余人次,配合联动人大、政协等力量为脱贫攻坚助力献智;指导规范完善市县乡村户五级档案体系,逐年编制《雅安市建档立卡数据分析报告》《雅安市脱贫攻坚数据手册》,全力为上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此外,我市在脱贫攻坚中逐步探索形成“顶层设计+精准施策”的政策推动机制、“责任落实+协同推进”的动员帮扶机制、“资金投入+项目实施”的规范管理机制、“动态管理+分级预警”的返贫监测机制、“问题整改+作风治理”的质量保障机制等一批可借鉴、能复制、有特色的工作推进机制。

农技培训入田间

向着幸福奔跑——天全县仁义镇,脱贫后的村民在该镇首届农民运动会上,扛着玉米袋比赛

  实践创新

  探精准扶贫“雅安样本”

  我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立足不同阶段工作重点,创新探索重建扶贫、绿色减贫等典型经验,形成一系列特色亮点,打造精准扶贫的“雅安样本”。

  2013年4月20日,芦山县发生强烈地震。同年7月,芦山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启动。之后的2014年,我市又全面启动脱贫攻坚精准识别工作,共精准识别出9.4万名贫困人口、261个贫困村。

  自此,重建和扶贫相互交织,成为雅安必须面对的全新考验。

  以重建推动脱贫进程,以脱贫巩固重建成果。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上级相关部门帮助和支持下,市扶贫开发局持续探索具有雅安特色亮点的互融互促。

  实施重建项目夯实脱贫基础、围绕重建载体拓宽发展空间,成为我市实施重建扶贫“双攻坚”的重要构成。

  优先开展住房重建成为突破点,优先将贫困户纳入贴息贷款发放范围。至2014年底,全市78792户农房重建全面完成;震后第二个春节,85%以上农户搬进新家过新年。

  更多扶贫惠民政策的相继落地,为贫困村的巨大变化注入源源活力。

  汉源县大树镇文笔村(原料林乡马落村),曾经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贫困户。脱贫攻坚让这里由外至内焕然一新。

  2014年,市县驻村帮扶工作组进村,为这个深山里的贫困村如何脱贫奔康“把脉”。

  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果林产业,最终成为这里打开致富密码的钥匙:核桃、花椒、枇杷、黄果柑、苹果相继种下,支柱产业实现从无到有,至去年底时总面积已达3500余亩。

  “现在通村通组入户路都已实现全硬化,村里水果现在简直不愁卖,去年村里脱贫户人均纯收入最高的达到了15000元!”畅谈中,村民们的话透着发自内心的感恩。

  将脱贫攻坚与良好生态环境相融,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探索形成“绿色减贫”增收模式,凝聚着市扶贫开发局的辛勤付出。

  5月5日,宝兴县蜂桶寨乡民治村,外郎坪特色产业基地苗圃内,10名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成员,正忙着运送景观苗。

  此时,距离该合作社实现多元化市场经营,正式涉足城市景观绿化行业仅过去两个月,其间,仅3月份就签订40余万元的合作协议。依托合作社务工的村民达到40余人,每天稳定收入120余元。在全市,这样的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目前共有7个,人均年分红和劳务收入超过10000元。

  开发“绿色资产”,变生态保护为生活保障;壮大“绿色动能”,变生产资源为经济来源;打造“绿色洼地”,变单一经营为融合发展等,是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五雅”特色产业为结合、以绿美生态和绿美产业为依托。我市不仅建成了茶叶、果蔬、果药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先后辐射带动151个贫困村、80%贫困人口发展增收,实现了乡村旅游新产业大发展、扶贫产品变旅游商品。

  巩固拓展

  助力脱贫成效可持续

  初夏时节,大渡河畔。石棉县美罗镇坪阳村,连片的黄果柑果林内,原本挂满枝头的金黄色果实,刚在此前不久销售一空。

  5月10日清晨,坪阳村脱贫户曾国全走进自家果林,弯腰刨土间,一把把鲜嫩的折耳根被装进背篓。“折耳根四季可种可采,这个季节每公斤售价在8元左右,价格还不错!”

  采用套种方式的黄果柑林,目前在坪阳村和邻近村落共有100亩,均由石棉县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去年3月试种。

  合作社负责人王志伟告诉记者,套种就是在有限土地上实现产业再丰富、产值再提升。果树长成前,村民至少可套种3年,每亩每年可再增收9000至14000元。

  此外,该合作社还试点发展林下种草。种植时不需大手笔投入,每年8、9月割下的草也不用为运输烦恼,直接就地还田成为高效生态有机肥。

  2020年1月,市扶贫开发局委托荷兰农民生产者协会重庆代表处,在我市石棉、汉源、名山创新开展扶贫专业合作社带贫试点,围绕猕猴桃、大樱桃、黄果柑等我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先行选取3家符合条件合作社,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这项立足巩固拓展的探索成效初显,作为试点之一的坪阳合作社,探索形成的“多元合作、创新治理、赋能山区产业振兴”经验,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二批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3月19日,市委农村工作会召开。会议提出,将把这项工作作为整个“十四五”时期雅安农村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抓紧抓好。

  怎么抓?市扶贫开发局的思考思路清晰、方向明确。

  持续推动政策体系的有效衔接,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制定全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尤其对去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000元的脱贫户重点开展定期跟踪回访核查,全面梳理薄弱环节,分层分类开展帮扶;持续健全防止返贫和动态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重点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强化农村养老保障、儿童关爱和残疾人帮扶服务,织密兜牢丧失劳动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持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发展,重点聚焦全市43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从壮大特色产业发展、稳岗就业增收、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予以集中支持,着力推动更多已脱贫村向乡村振兴示范村转变……

  进入新阶段,迈步新征程。市扶贫开发局正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全民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和部署,为开启雅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为助推雅安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记者 孙振宇


<
微信